文章详情
听一段音乐你就能健康起来 :人人健康

  曾经听一位在美国西雅图行医十多年的医生讲他的一次经历—— 

  “一次,我的诊所来了一个患慢性哮喘,急性发作的病人,因为当时忙不过来,就让她先等一下,当时房间里正放着一首乐曲。不一会儿,当我回到诊室时发现她已经安然入睡了。与刚才喘得透不过气来的情形相隔不过短短十几分钟,她睡的居然如打了镇静剂一般。我惊讶极了,同时注意到房间里的音乐还在放着,医生的直觉告诉我她的症状可能是因为音乐而舒缓的。” 

  关于音乐的神奇力量,如今已没有任何争论。音乐疗法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推广,音乐胎教成为优生优育的必备课程,音乐治疗师成为一种职业。 

  自上世纪40年代起,人们就已经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并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到一定效果,如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将音乐用于治疗,所谓“亦乐亦药,乐先药后”。“药”字就是从音乐的“乐”而来,后加个草字头表示草本植物。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清代吴尚先认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而宋代欧阳修就曾以弹琴、听琴治愈自己的抑郁症。 

  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和毕达哥拉斯都相信音乐具有治疗作用。古埃及墓穴里的壁画中就包括有音乐家的画像,其目的在于抚慰死者的灵魂。唱歌也是印地安人治疗仪式的一部份,巫师进行治疗时就唱着圣歌。 
   
  遍布全球的音乐治疗机构 
   
  1944年和1946年,美国密西根洲立大学和坎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并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1950年美国成立世界第一个国家级音乐治疗协会,目前,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有约4000名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 

  在欧洲,英国、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比利时、南斯拉夫以及加拿大等国也在上世纪建立了音乐治疗的专门机构。此后,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日本、纽西兰、以色列、芬兰、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南非、葡萄牙等国也纷纷设立音乐治疗专业。如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精神病学领域也开始了音乐对精神病康复的探索和临床研究。 

  其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症状者,据称有较好效果。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 

  纽约市一家音乐与神经官能研究机构里,音乐疗法被用于让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安静下来并改善他们的记忆力。在芝加哥的儿童纪念医院,音乐治疗师用音乐帮助年轻父母们安抚哭闹的婴儿。美国癌症治疗中心甚至还为患者专设了一个“音乐库”,用于对癌症治疗进行系统干预。音乐疗法还能让患孤独症的孩子变得开朗,帮助“瘾君子”戒毒等。 
   
  音乐疗法的原理 
   
  音乐可以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途径来治疗疾病。 

  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形成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认为,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还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 

  从化学角度分析,当声波进入大脑时,可激发神经的兴奋灶,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那些有利于健康的酶、激素和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改善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医学界通过临床实验认定,音乐对放松身心、振作精神、诱发睡眠等,都很有实效。在生理上,音乐能引起呼吸、血压、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量的变化。有一些类型的音乐还能刺激身体释放一种内啡呔天然制剂,可达到松驰身心和舒缓疼痛的效果。 

  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定为1~2月,也有以3月为一疗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时。 

  具体实施时,如何选择音乐或歌曲很重要,原则上应适合患者心理,尤其情绪方面,更要适合患者病情,编制设计出一系列适用的音乐处方。 

  音乐的奇妙功能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 

  一位医学家曾统计35名美国已故著名音乐指挥的年龄,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3.4岁,高于美国男子平均寿命5年。德、意等国家调查,经常听音乐的人比不听音乐的人寿命通常要长5~10年。 

  从诞生到死亡,人的一生会经历多少病痛与不如意。西方科研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发现,音乐是治愈身体与精神创痛的良药,这种益处会贯穿人的一生。 

  ●音乐唤醒他的记忆 

  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几乎已经谁也不认识的老人,近几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某一天,当他听到一首悠美的小提琴独奏曲,仿佛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一下子双手抓住他的儿子说:“柴可夫斯基,你的母亲在哪里?”儿子知道,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是父亲与母亲相识、相爱、结婚后一直陪伴他们的音乐。儿子从此天天放父亲喜欢的音乐,竟然使这位生活在绝望中的老人,又回到亲切、温和、感激周围一切之中。 

  ●音乐能帮助睡眠 

  失眠是痛苦的,当夜幕降临时,万物寂静,都要进入梦乡时,却有一些人无法入睡。西医治疗失眠除了药物还是药物,从一种镇静剂到另一种镇静剂。结果病人有的昏睡不醒,有的是服一把也没有用,有的是再也离不开药物。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血虚则神不安、失眠、健忘、夜不能寐,此刻可以用音乐来帮助安神,人对音乐的感觉是先天与生俱来的,它可直接进入你的心里,与心灵沟通。 

  ●音乐能够减痛 

  俄罗斯一家外科医院,在给一个病人做换心手术时,用特制的耳机给患者播放门德尔松的旋律,使病人毫无痛苦地接受完手术。 

  波兰音乐治疗研究所让患神经性胃炎的人,每天听三次音乐,不久食欲大增。意大利有一位患神经衰弱症的女病人,久治无效,结果被一家音乐诊所治好了。我国有一家牙科诊所安装了特制的音响设备,拔牙者走进诊所,轻松愉快的音乐如春风荡漾,使他们的恐惧与担忧一扫而光,拔牙时的痛苦也大大减低。 

  ●音乐能有效减压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开始患与现代生活环境有关的现代病,临床表现症状方式不同,病情有异,但根本上都来源于一个基本因素——精神压力。 

  因情致失调而导致身体不健康的例子有很多,如纤维肌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心脏病、高血压等各种病变以至发展到癌症。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的原理,可以通过音乐来疏导、调和,使之顺畅。 

  ●音乐能消除疲劳 

  你一定听过很多好听的民歌、山歌,都从农村来,从田间地头来,很多是劳动时、打夯时、拉纤时的歌曲。这说明歌声除可以为大家统一劳动节奏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解除疲劳,一唱山歌就忘了辛苦,心情变得舒畅,人也学会苦中作乐。 

  ●音乐能降胆固醇,改善心脏健康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近万名平均年龄在36岁的当地居民。结果发现,经常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人,其血管输送血液的功能比从不听音乐的人高26%。研究人员分析,音乐能增加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水平,有助于预防血栓,减少“坏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 

  ●音乐为孩子的健康导航 
    
  人一出生就被音乐包围着,婴儿通过一系列音符与世界沟通;父母给孩子唱摇篮曲,也说带有韵律的词。研究显示,特别护理中心的早产儿在有音乐的条件下,体重增加得特别快。另外一些研究证明,音乐疗法还可以减少小孩手术前的焦虑。 

  婴幼儿期听莫扎特和巴赫的音乐,可以扩大脑体积,增加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刺激大脑的全面发育,有助正常发育的儿童抽像推理的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学习数学和科学是不可或缺的。音乐对于儿童的情绪与社会能力也有好处,使他们与同学保持更好的关系。 

  音乐还可以帮助有语言障碍,甚至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在曼哈顿的“创造性音乐疗法”诊所,即使接受治疗的儿童只敲了一个音节,治疗师也可以此创作出一段乐曲,并将其与患者正在做的事溶入到音乐中去,如此与患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进行沟通。 

  ●音乐歌咏可以使人长寿 

  音乐界里出现了大量的长寿老人,这一现象引起医学专家们的关注。研究发现,音乐可以促使人体分泌一种宜情益性的物质——内啡肽。内啡肽能提高人类的热情和快乐的情绪,从而激发全身免疫系统的功能。 

  老年人经常唱唱歌、听听音乐,还可以起到锻炼作用。人体的某些肌肉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强,但内脏的一部分却不能只靠锻炼来改善,惟有声音能到达这些地方。 

  ●用音乐改善负面情绪 

  从婚姻问题到治疗强迫症和精神病,目前越来越多的精神疗法使用音乐做为辅助药物与心理治疗的手段。纽约一位音乐治疗师海瑞(Andrea Hara),会先让患者形容自己感到的压力和担心,接着他们会一起倾听或演奏一段音乐,患者在此过程中及音乐结束后会和他讨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研究发现,音乐可作用于神经中枢,使其释放神经介质,人因此会感到非常愉快。海瑞说,患者对于自己熟悉的旋律和节奏,会集中精力期待下一个旋律,如此纠正纷乱的思绪与行为,在思想上得到放松。音乐还使人能够表达出内心感受。和其它人一起演奏时,会使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位置。 

  ●音乐使分娩过程顺利 

  研究发现传导音乐的神经与传导疼痛感受的神经是一样的,医生们因此将音乐用于减少产妇分娩的痛苦。在分娩的不同阶段,产妇听到配合自己当时感受的音乐,能更好专注于保持体力和控制呼吸,使得焦虑和疼痛大大减少,甚至还能缩短产程。对于在医院陌生环境中分娩的产妇,倾听熟悉的音乐会使她们感觉自己仍拥有控制力。 

  ●锻练时听音乐更容易坚持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在做体育锻练时听音乐的人,比不听的人可以自然增加运动强度,并更容易坚持锻练计划。 

  ●生命最后时刻的安慰 

  你能想像一个临终病人弹奏吉它的画面吗?这在美国的临终患者护理院中是可以见到的。纽约州音乐治疗师海利尔德(Russell Hilliard)说,倾听和演奏音乐是绝好的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可以让患者感受到痛苦的缓解和放松,使他们能在30分钟内自动入睡。同时从音乐中受益的还有患者的家属,他们看到患者可以从音乐中得到如此多的安慰,也深受感动和倍觉欣喜。 

  音乐处方 
   
  音乐治疗不是简单等同于普通的音乐欣赏,它强调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对特定的人群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必须注意,一般应先向医生了解音乐背景和治疗作用,如健脑益智、提神去闷、催眠助睡、松静降压、开胃佐餐等音乐处方。一次倾听30分钟左右即可。高血压、心脏病病人不能听一些节奏强烈、动感太强的音乐。 

  不是所有的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3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大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或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70%以上的人患有神经过敏症,60%以上的人急躁,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和腹泻。 

  还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调查,发现在经常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相处得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思想活跃;而热衷于嘈杂的现代派音乐的家庭里,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 

  西方人士认为听西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效果最佳。有专家指出,舒伯特的音乐能助失眠者入睡,巴赫音乐可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音乐能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感,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重振精神的作用。 

  上海中医大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在尝试针对不同患者,开出不同“音乐处方”来解决疾病带来的心理问题。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五脏相连,与五行也有不谋而合之处。市民孙小姐因小叶增生导致胀痛感,前往岳阳医院求诊后,医生特别给出一张“音乐处方”:建议回家聆听《绿岛小夜曲》,有助于减少疼痛。岳阳医院中医外科张明教授对此解释,小叶增生这类疾病与心理因素有极大关系,舒缓情绪可降低患者痛感。以下是本刊为您选择的一些音乐处方,供您参考。 

  失眠——镇静性音乐 

  可选择节奏平稳、柔慢、宽广的镇静性乐曲,海顿的《小夜曲》、马斯奈的《黛依斯冥想曲》、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柴可夫斯基的《秋之歌》、奥芬·巴赫的《霍夫曼船歌》、舒曼的《梦幻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莫扎特的《催眠曲》、德彪西的《月光》、圣一桑的《天鹅》等。 

  中国民乐《平湖秋月》、《二泉映月》、《摇篮曲》、《渔舟唱晚》等。 

  消沉——解郁性乐曲 

  消沉型这类人往往缺乏自信心,对人、对事、对物抱有消极悲观情绪,缺少积极进取精神。宜选用宏伟、粗犷和令人振奋的“解郁性乐曲”,其旋律优美多彩、欢快活泼、起伏明显,节奏明快清晰,音乐清新明亮,风格明朗秀丽。如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莫扎特《浪漫曲》、布拉姆斯《匈牙舞曲第5号》、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No.5》、亨德尔的《焰火音乐第四乐章,快板》、比才的《小步舞曲(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帕格尼尼的《A大调提琴第六奏鸣曲》、苏培的《轻骑兵序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等。 

  中国民乐:《得胜令》、《金蛇狂舞》、《步步高》等。 

  悲伤——激昂的进行曲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受到激励和鼓舞,往往因之而热情奔放,斗志昂扬;例如,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令人热血沸腾;《大刀进行曲》的喊杀声,让人精神振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使人心存高远;坚定沉稳的《团结就是力量》,让人信心百倍;《在太行山上》那气度宏伟的画面,令人豪情万丈;《我们走在大路上》那不可阻挡的气势,使人气概豪迈。 

  智力衰退——兴奋性音乐 

  年纪大了,很容易记忆力下降,明明熟悉的人,就是记不起名字。宜选择兴奋性乐曲,其旋律刚劲活泼,节奏明快坚定,多为进行曲式,音色饱满有力或庄严雄伟,或尖锐清脆、抑扬顿挫、情绪热烈、高昂。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比才的《卡门》序曲、苏配的《轻骑兵》序曲、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K448,行板)》、《降E大调第10双钢琴协奏曲(K365,第一乐章)》、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我的祖国No.2)》、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组曲》等。 

  民族音乐《得胜令》《步步高》,可以健脑益智、提神去闷,治疗智力衰退、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记忆力衰退的人最好常听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旋律往往和过去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紧紧相连,常能勾起人们对往昔岁月的回忆。特别是对老年痴呆症倾向的患者、植物人也有一定疗效。 

  高血压——抒情音乐 

  有人做过实验,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高血压患者血压可下降10~20毫米汞柱。高血压病人需要的是平静,镇静安神、解除不安。宜听巴赫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彪西的《月光》,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二乐章》,柴可夫斯基的《船歌(四季曲.六月)》、《天鹅湖》圆舞曲,维瓦尔第的《四季》,约翰·斯特劳斯的《维也纳森林故事》,圣桑的交响诗《死亡舞蹈》,以及中国音乐《二泉映月》、《梁祝》、《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姑苏行》、《空山鸟语》、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等。 

  解除疲乏——轻松型音乐 

  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德沃夏克的《幽默曲》、莫扎特的《浪漫曲》、德彪西的《大海》、亨德尔的《水上音乐》、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比才的《卡门》等。 

  中国民乐:《彩云追月》、《牧童短笛》等。 

  抑郁——“忧郁感”的音乐 

  忧郁的病人宜听“忧郁感”的音乐,不管是“悲痛”的“圆舞曲”还是其他有忧郁成分的乐曲,都是具有美感的。当病人的心灵接受了这些乐曲的“美感”沐浴之后,很自然会慢慢消去心中的忧郁。 

  宜听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贝多芬的《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五乐章》、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莫扎特的《A大调第23号钢琴协奏曲(K488,柔板)》、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西贝柳斯的《忧郁圆舞曲》、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德彪西的管弦乐组曲《大海》、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海顿的清唱剧《创世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等。 

  中国民乐《江南好》、《步步高》、《春天来了》、《喜洋洋》、笛子独奏《喜相逢》、二胡独奏《光明行》、京胡独奏《夜深沉》等。 

  增进食欲——轻松欢快乐曲 

  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帕格尼尼的《小步舞曲》、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莫扎特的《长笛竖琴协奏曲(K299,第二乐章)》、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等。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泰勒曼的《餐桌音乐》等。中国民乐《花好月圆》、《青春舞曲》等。 


© 2015 中国配饰网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私人定制